居然还有阉鸡,没见过更没吃过,头一回听说呢,长见识了
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,是南方人,因为新来,想和大家联络一下感情,主动邀请一起屋里干活的同事,去“吃个饭”。
聚餐
这个面子,大家也不好驳回,双休日的头一天,就约好一块去店里聚餐。
新同事带头,领我们进了店里,他十分谦虚,请大家一人点一个菜。
我们一共八人,都点了,最后是这位新同事,他说他也点一个。
他跟服务员说:
“来个辣子鸡吧。”
服务员说:
“好。”
新同事补充说:
“要阉鸡。”
服务员好像没听明白:
“您说啥鸡?腌鸡?”
新同事说:
“对,阉鸡。”
可能服务员从来没见到过,顾客点辣子鸡,直接表明要“腌”过的鸡的说法,为了不出差错,她喊来厨师长,说:
“这位老师点了辣子鸡,但要腌鸡,我不……”
厨师长听了说:
“放心,我们的鸡肉剁块后,都用调料腌制增香去味的。”
新同事听了,笑了,说:
“不是腌鸡,是阉鸡,阉鸡。”
厨师长,服务员,包括我们,都没弄明白这新同事是在说什么,也都有点莫明其妙。
新同事也有点哭笑不得,拿过服务员手里的笔,直接在手心里写了一个字:
阉。
接着说:
“是阉鸡,阉过的鸡,明白没?”
一堆人,除了新同事一人外,大家都“大眼瞪小眼”了:
“阉过的鸡?……”
厨师说:
“这……我们这儿还真没有……”
有同事说:
“这鸡还有阉的啊……从没听说过……”
这下轮到新同事吃惊了:
“啥啥啥,你们这儿没有阉鸡?还没听说过?”
大家都说没见过阉鸡,更没吃过。
阉鸡
新同事摇摇头说:
“太可惜了……因为,你们不知道,那阉过的公鸡有多好吃……”
于是,在餐桌上,在吃饭的过程中,大家的话题,也就全在这阉鸡上了。
新同事也兴致勃勃地说起了,他们农村老家人的阉鸡的故事来。
他说,阉鸡有两大好处。
一是,公鸡阉割之后,就没有了雄性的好勇斗狠之性情,变得温顺安静起来,长得也快。
二是,这阉过的鸡,其肉质也格外鲜美,口感细腻,香味浓郁,甚至香味里都带出甜来。
三是,我们农村老家那地方,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,吃公鸡(指没阉过的)会容易引发旧病复发的,当然,这个说法正确与否,我不敢肯定,但我们那儿的人,有两不吃,一是鲤鱼,二是公鸡(没阉过的鸡)。
大公鸡
新同事还说,平时他们只吃阉鸡,但也有用到公鸡的时候,就是清明节上坟时用雄鸡,但用过了也不再吃,就扔掉了。
这说法,更是闻所未闻了,当然,这也只是在听新同事的一面之词,到底是不是这样,也无从考证。
不过,就这些说法,已经让我们这些山东人大开眼界了,大家都说,这活了大半辈子了,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“奇闻异事”呢。
在我们农村老家那边,有劁猪的,有“锤牛(公牛去势)”的,这些都是对那些大型雄性动物进行去势,却从听说过,还有对小小的公鸡这么做的,这也太麻烦了吧?
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?